栏目名称
统计分析

“三经普”以来淮安市基本单位名录库法人单位变动情况分析

发布时间:2017-12-29    字体:【 大  中  】    【关闭窗口

 

法人单位数变动可以从侧面的反应我市国民经济发展数据和经济发展程度,分析单位数变动可以为各级政府相关的经济政策调控提供必要的决策依据。近年来随着淮安经济的高速发展,淮安法人单位数较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以下简称“三经普”)时已经有了明显的提高,较“三经普”时增加52914户 ,增长122.62%

一、“三经普”以来基本单位名录库法人单位变动情况

(一)分县区来看

目前我市法人单位主要集中在清江浦区,其他县区之间总体差距不大,新成立的平台园区企业相对较少。从增加数来看经济开发区发展迅猛,增长率为330.20%,淮安区增长率最低为58.77%,苏淮高新区成立较晚,“三经普”时未分开普查,以目前单位数推算,增长率应该和工业园区持平。

县区

“三经普”

2017.12

增加数

增长率

总计

43152

96066

52914

122.62%

淮安区

7764

12327

4563

58.77%

淮阴区

4858

11454

6596

135.78%

清江浦区

9584

21678

12094

126.19%

洪泽区

4391

7720

3329

75.81%

涟水县

4755

13560

8805

185.17%

盱眙县

4928

10128

5200

105.52%

金湖县

4496

8839

4343

96.60%

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

2291

9856

7565

330.20%

工业园区

78

218

140

179.49%

苏淮高新区

-

286

286

-

(二)分行业(门类)来看

目前我市法人单位数以第三产业为主,其中批发和零售业单位数最多为24947户,第二产业中的采矿业单位数最少为110户。从增加数来看:批发和零售业增加最多为14096户,采矿业增加数最少为40户;从增长率上看农、林、牧、渔业增加率最高为387.59%,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增长率最低为34.47%

 行业(门类)

“三经普”

2017.12

增加数

增长率

总计

43152

96066

52914

122.62%

 农、林、牧、渔业

1257

6129

4872

387.59%

 采矿业

70

110

40

57.14%

 制造业

10541

18335

7794

73.94%

 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187

479

292

156.15%

 建筑业

2312

5911

3599

155.67%

 批发和零售业

10851

24947

14096

129.91%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1162

3575

2413

207.66%

 住宿和餐饮业

475

1198

723

152.21%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613

2512

1899

309.79%

 房地产业

1373

2737

1364

99.34%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3009

10829

7820

259.89%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1828

4494

2666

145.84%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416

712

296

71.15%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633

1748

1115

176.15%

 教育

1111

1783

672

60.49%

 卫生和社会工作

753

1303

550

73.04%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677

1338

661

97.64%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5884

7912

2028

34.47%

(三)分机构类型来看

目前我市法人单位以企业为主,数量为78253户,基金会数量最少为21户。从增加数来看:企业增加最多,为46594户,基金会增加数最少为6户;从增长率来看,企业依旧最多为147.17%,机关最少为10.47%

机构(类型)

“三经普”

2017.12

增加数

增长率

总计

43152

96066

52914

122.62%

企业

31659

78253

46594

147.17%

事业单位

3234

3670

436

13.48%

机关

1021

1128

107

10.48%

社会团体

1290

2344

1054

81.71%

民办非企业单位

686

1280

594

86.59%

基金会

15

21

6

40.00%

居委会

411

480

69

16.79%

村委会

1268

1480

212

16.72%

其他组织机构

3568

7392

3824

107.17%

(四)分登记注册类型来看

目前我市法人单位以内资为主,其中私营法人单位数量最多,为68651户,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及外商投资单位数量较少,仅占总单位数1.30%。从增加数来看,私营企业增加数最多为45671户,股份合作、联营、股份有限公司、其他港澳台投资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有少量的减少;从增长率来看,大类的增长率基本持平,小类中港澳台独资企业增长率最高为170.09%

登记注册类型

“三经普”

2017.12

增加数

增长率

合计

43152

96066

52914

122.62%

内资

42597

94820

52223

122.60%

 国有

4597

5359

762

16.58%

 集体

956

1223

267

27.93%

 股份合作

85

76

-9

-10.59%

 联营

82

70

-12

-14.63%

 有限责任公司

4029

4280

251

6.23%

 股份有限公司

570

483

-87

-15.26%

 私营

22980

68651

45671

198.74%

 其他内资

9298

14678

5380

57.86%

港澳台商投资

343

819

476

138.78%

 与港澳台商合资经营

97

191

94

96.91%

 与港澳台商合作经营

11

12

1

9.09%

 港澳台商独资

224

605

381

170.09%

 港澳台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

8

10

2

25.00%

 其他港、澳、台商投资

3

1

-2

-66.67%

外商投资

212

427

215

101.42%

 中外合资经营

75

139

64

85.33%

 中外合作经营

4

2

-2

-50.00%

 外资企业

105

269

164

156.19%

 外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

8

8

0

0.00%

 其他外商投资

20

9

-11

-55.00%

二、从单位数看淮安“三经普”以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从单位来看淮安经济发展水平在不断提高,经济建设在近年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地区间单位数增长存在差异,新平台园区单位数总体较少。从增长率上看最快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增长率约为增长率最慢洪泽区的近6倍,增加数来看增加最多的清江浦区是增加较少的洪泽区的4被,增长率和增加数都存在较大差异,另外新成立的平台园区工业园区、苏淮高新区,因成立时间较短,地理位置偏僻,面积较小,单位数很低,仅为清江浦区单位树的2%,急需利用自己新平台园区的特色优势,加大发展。

(二)传统产业仍占主导地位。

在全部法人单位中,其中批发零售业(占 25.97%)、农、林、牧、渔业(占6.38%)和制造业(占 19.09%),传统行业仍占主导地位;虽然新兴的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迅猛,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法人企业家数同比增幅达到了309.79%,是增长较快的行业,以及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增幅分别是 97.64% 179.15%。但这些行业起步较晚,发展时间不够,难以撼动传统产业的主导地位。

(三)港澳台投资及外商投资占比较低。从等级注册类型来看,我市单位大部分都是内资企业,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及外商投资单位虽然近几年增长率和内资基本一致,但是来占比没有进一步提高,仍占总单位数的1%左右。

三、促进淮安市经济发展的建议

随着我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基本单位数量上将会不断地增加,地区分布、行业结构、机构类型和注册类型等方面都将出现新的调整和变化,呈现新的特点。

(一)大力发展实体工业经济、做大做强特色产业集群

 目前,淮安市大部分企业规模不大,大多数产品的技术含量不高,附加值也低,核心净增力不强。因此,提升企业规模,优化产业结构,是淮安市今后较长一段时间内亟待解决的问题。建议:一是加大科技投入,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用新技术、新工艺对传统工业进行改造,促使一批科技含量高,产品竞争力强以及经济效益好的优势骨干企业尽快成长;二是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大力推进工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加快培植一批拥有自主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优势大集团企业;三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一批知名度高、规模大的大中型企业。

(二)积极扶持新兴服务业

第三产业的发达程度和产业分布的合理程度是一个地区市场经济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在第三产业发展中,一些新兴服务业,如服务外包,现代物流,文化产业创意,计算机互联网应用,电子商务,社区服务等有着区大需求和发展空间。因此建议积极扶持这些新兴服务业在淮安市的发展,通过政府的引导和鼓励,逐步实现第三产业内部结构的优化调整。

(三)加快中小企业发展

中小企业作为重要的市场主体,建议:一是在政策法规上一视同仁,应给予与大型企业同等、公平的待遇,各部门要严格按照公平、公开和竞争的原则,为中小企业发展创造公平的政策环境;二是要改善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融资难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突出问题,应从改善金融服务、发展信用担保体系以及加大财政扶持力度等方面加以解决;三是着力开展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积极鼓励和支持中小企业开展技术研发活动,建立公共技术创新平台,帮助中小企业提高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