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名称
统计分析

1-11月份淮安市限额以上消费品市场运行情况分析

发布时间:2017-12-21    字体:【 大  中  】    【关闭窗口

 

今年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我市沉着应对,完善落实一系列扩内需、促消费的政策措施,推动消费需求稳定增长。1-11月份,我市消费品市场总体运行平稳,呈现稳中趋缓的趋势。

一、消费品市场运行的基本情况

1-11月份,全市限额以上企业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13.36亿元,同比增长11.9%。分地区看,城镇累计实现消费品零售额499.89亿元,增长11.9%,乡村累计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3.47亿元,增长12.9%。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累计实现零售额484.56亿,同比增长11.9%,住宿餐饮业累计实现零售额28.80亿,同比增长11.6%

二、消费品市场运行的主要特征

(一)县区间限上社零增幅差距较大。

从全市八个县区来看,1-11月份,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速度差距较大,增幅最高的市开发区增幅为16.5%,增幅最低的淮阴区为0.5%,增幅最高与最低县区之间只相差16个百分点,而1-10月份县区限上增幅最大相差11.3个百分点,表明县区间限上社零增幅差距逐步扩大。

(二)日常生活类商品销售平稳。

从商品分类销售情况来看,全市日常生活类商品销售保持平稳增长势头。全市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烟酒类销售16.63亿元,同比增长14.8%,饮料类商品累计零售额7.47亿元,同比增长14.1%;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商品累计零售额27.08亿元,同比增长7.2%

(三)汽车消费市场持续快速增长。

今年以来,我市汽车消费保持平稳增长,前三季度,我市汽车消费108.68亿元,同比增长16.2%,突破百亿元大关。10月、11月份,汽车消费市场继续快速增长,1-11月份,我市汽车消费142.51亿元,同比增长19.1%,按照前11个月19.1%的增幅估算,预计2017年,我市汽车消费将突破150亿元。

三、消费品市场运行的主要问题

(一)部分类别商品销售增长缓慢。

1-11月份,我市限上商品分类中,日用品类商品零售额10.6亿元,增幅6.5%;中西药品类零售额34.2亿元,同比增长8%;机电产品及设备类零售额4.5亿元,同比增长1.2%。棉麻类、煤炭及制品类、建筑及装潢材料类、五金电料类出现同比负增长,部分类别商品销售增长缓慢,对限上零售额增速回落有一定影响。

(二)电子商务发展相对滞后。

我市零售业态以传统商贸流通业为主,电子商务发展相对滞后,随着网购市场的迅猛发展,造成了相当一部分消费外流,对我市传统商贸市场造成了很大冲击。1-11月份,全市限上批零业法人单位中,只有48家单位有网络销售,累计实现销售额62.4亿元,占限上批零业销售额比重的6.6%48家单位累计实现零售额6.8亿元,占限上批零业零售额比重为1.4%

(三)农村消费市场占比较低。

1-11月份,从限额以上数据来看,城镇累计实现消费品零售额499.89亿元,增长11.9%,乡村累计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3.47亿元,增长12.9%。农村消费市场增速高于城镇1个百分点,城乡增速基本均衡,但从总量看,农村市场消费品零售额仅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的2.6%,农村消费品市场占比较低,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四、促进消费品市场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一)完善消费促进体系,积极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

积极探索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围绕促进便利消费、实惠消费、热点消费、循环消费,健全消费促进体系。积极搭建消费促进平台,围绕节日居民消费的特点及旅游旺季,组织商贸流通企业开展消费促进活动。鼓励商贸企业开展电子商务、网络购物为主的新型消费方式发展,引导文明、节约、绿色、低碳消费模式,实现可持续消费。

(二)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促进网络消费。

我市网络销售总量不高,但发展速度较快,后发优势明显。我市应认真研究和应对网络消费迅猛发展的趋势,制定更加优惠的措施,引进知名电商企业来淮发展,同时引导支持本地商贸企业自主建设电子商务平台,发展网络销售,增强本地电子商务对消费品市场的提升和带动作用,促进网上消费快速增长。

(三)积极开拓农村市场,扩大农村消费市场份额。

目前,我市农村消费水平还很低,市场拓展潜力巨大,要以加大推进城乡一体化为契机,努力构建现代农村流通体系,改善农村消费环境,促进农村消费需求释放与升级。要适应农村消费需求发展趋势,搞好城乡零售市场的规划布局;要健全和发展农村商业网点,加强农村消费市场建设,降低农村市场流通成本,助推农村消费的增长。

撰稿:李元  核稿:陆建国